按照国际尿控协会的定义,尿失禁是指“确定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且客观上能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
尿失禁常见的分型有: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腹压增高而引起的尿液不自主流出。通常是在咳嗽、喷嚏或持重物时,腹内压突然升高时出现漏尿,除非较重型,一般漏尿量较少。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膀胱肌肉无收缩状态下,由于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压而发生的不自主性尿流出,是由于压力差导致的尿流出。患者最初的症状多食在咳嗽或喷嚏时尿漏出。
尿失禁的病因: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衰老、多产、产程过长或难产、子宫切除等。其他可能增肌压力性尿失禁风险的因素包括肥胖、儿童期或成年期的排便用力、重体力劳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吸烟。任何原因影响到盆腔、膀胱颈、尿道正常控尿机制就可能导致尿失禁,如果尿失禁过程直接原因是伴随腹压增加即为压力性尿失禁,而压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
压力性尿失禁可以简单的分为3级:I级,在咳嗽、笑、喷嚏时漏尿;II级,散步、上楼梯时漏尿;III级,站立时而不是躺卧时漏尿。
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尿常规、尿液培养、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造影、影响尿动力学和内镜检查。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个方面。
非手术治疗包括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电刺激治疗和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盆底电刺激、针灸、磁疗等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式是盆底肌的锻炼:是指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地肌进行自主性收缩以便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是最为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雌激素:机制为刺激尿道上皮生长;增加尿道粘膜F静脉丛血供;影响膀胱尿道旁结缔组织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增加支持盆底结构的张力。
交感神经d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会阴部运动神经dI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平滑肌收缩,提高尿道出口阻力,从而改善控尿能力,适于轻、中度SUI患者,常用药是盐酸米多君。
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刺激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增加尿道关闭来治疗尿失禁。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新型经尿道注射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更多样本的累积。
手术治疗:尿失禁的手术治疗有150余种,手术之间的差异多数仅是对原有手术的改进,使手术过程更简单或减少损伤。手术方面,迄今报道和争议最多的是手术方式,多数遵循以下选择;膀胱镜和尿道支持部良但未发现有内括约肌功能不全常采用耻骨后尿道膀胱悬吊术。有解剖支持部良且同时伴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者多采用经阴道尿道悬带术或联合手术。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突然和强烈的排尿后发生漏尿。急迫性尿失禁示无法抑制的排尿紧迫感,漏尿发生的量较大,常常是整个膀胱的尿量。这种不可抑制的尿急感常常发生在听到流水声、从外面回家开锁时,也会由于咳嗽或喷嚏而加重。患者常常会说:“我来不及上厕所、我憋不住尿、我想赶快去洗手间但还没来得及到,尿就流出来了”,尿老的患者常常会说“…………我一点预感都没有突然尿急且无法控制”。疼痛、不适、听到水流声易出发这一类型患者的排尿感。
发病原因有神经原性(脑卒中、脊髓损伤、多发硬化症)和非神经源性(膀胱出口梗阻、压力性尿失禁和非特异性病因)
神经原性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中枢或外周抑制丧失,下尿路传入冲动增加,出现阻断中枢抑制作用的膀胱反射中兴奋传导通路激活等发病的肌源学基础是逼尿肌特性改变,导致了过度兴奋性及兴奋在细胞间传递增高,产生协同的肌源性收缩。
非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可分为感觉型和运动型两类。两者常常相互交叉,区分有时十分困难,两者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
本病的典型表现是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少数合并有梗阻和夜间遗尿。夜间膀胱敏感性增高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老年人有些可能是夜间产尿多,有些则可能是因为睡眠干扰或神经系统疾病。
急迫性尿失禁的检查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针对排尿功能的神经系统三方面。
残余尿和漏尿试验有助于证实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残余尿量检查对此型诊断很重要,耻骨上超声或导尿可准确测量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增加可导致急迫性和溢出性尿失禁,也反应了逼尿肌收缩性降低,原因可能是神经源性、特异性或继发于膀胱出口梗阻。
漏尿试验用于证实有无压力性尿失禁。要求患者膀胱充盈时站立,并咳嗽,如果可观察到漏尿的试验阳性。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简单的试验就足以确定有无压力性尿失禁,但有5%-10%的患者看不到漏尿,原因可能是试验时括约肌张力异常升高。重要的是须分清漏尿是由于腹压升高引起,还是咳嗽诱导的逼尿肌收缩引起;后者呈漏尿延迟现象,往往出现在咳嗽几秒钟后发生,且咳嗽停止后也不会停止。漏尿试验后如果仍有疑问须进一步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他检查还包括超声和膀胱镜。
治疗方法:
1、行为治疗膀胱训练计划可能是最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膀胱不稳定引起的尿频。方法是为患者设计排尿间隔时间,尽量按规定的时间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直到间隔能达到3-4小时为止。对于膀胱容量大的不稳定患者遵循2-3小时排尿1次可防止不自主逼尿肌收缩和尿失禁。膀胱训练计划要严格遵守以下指示:(1)训练计划从早上开始。(2)起床后,马上到厕所把膀胱排空。(3)随后根据所要求的时间间隔去排尿,在清醒时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到厕所尽量把尿排干净(4)晚上睡觉时不进行训练(5)如果在指定时间前有强烈尿意,先转移注意力,尽量等到时间再去排尿。以下建议可缓解尿急感:(1)坐下来深呼吸5次,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不去想膀胱。(2)盆骨底强力收放2次。(3)听轻松的音乐。(4)想一想下一餐吃什么(5)如果到指定时间仍没有尿意,还要在指定时间去把尿排干净,无论排尿量是多少,只需要努力把膀胱排空。(6)在治疗期间需要准确记录排尿日记。(7)如果在指定时间前排尿,需记录排尿时间及当时排尿感觉或活动,以及是否有漏尿等。(8)如果忘了在指定时间去排尿,需在最近的指定时间去排尿。(9)每周门诊复查,医生会根据情况设定下一个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够自主控尿间隔为3-4小时。
2、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很强。将患者连接到特定设备上,当逼尿肌收缩的视觉和听觉信号传出来时,要求患者主动地抑制收缩,以教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如何识别和抑制逼尿肌收缩,近期疗效好,远期复发率尚不确定。
3、药物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膀胱过度敏感,故首选药物是抗胆碱能药和解痉药,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决定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4、手术治疗:膀胱和尿道扩张术作为早期的治疗手段使用很广但结果有差异,真正效果尚不清楚。诊断性膀胱镜对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综合征及其他类似疾病有一定程度的短期缓解率,据认为膀胱或尿道扩张,诱发逼尿肌肥大细胞降解是使症状改善的主要原因。乙醇注射疗法成功率及有限。选择性骶神经冷冻疗法成功率高,平均有效时间可达5个月,但长期疗效不肯定。骶神经刺激法是治疗逼尿肌不稳定的新方法,成功率为60%-70%,患者开始时通过皮肤下放置的电极暂时对骶神经进行刺激。如果疗效好,则将电极长期放置。回肠膀胱形成术是治疗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手法之一,成功率达60%。将膀胱切开后把切口的回肠 片缝上,能增加膀胱容量,减轻不稳定性。该手术的长期效果,尤其是回肠片癌变的危险性还不清楚。许多患者膀胱上的回肠片粘液分泌会反复加重尿路感染,30%-40%患者需要每天至少一次的自我导尿。最后的手术方法是尿道改道,对该法的利弊应仔细权衡。该法有多种术式:回肠分流、可控制的尿道分流或纠正性膀胱置换。
混合性尿失禁:是指同时具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症状见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倾向,是膀胱和尿道功能失调的综合结果。自主控制排尿是人体的重要功能,该功能的丧失对个人和社会有多方面的影响。混合型尿失禁是初诊患者中最常见的尿失禁之一,对于多数患者治疗不在于延长生命,生活质量是影响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尿失禁对生活治疗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很不一样,从事体力劳动或酷爱运动的妇女,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对其生活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相对于清闲的妇女影响可能就微不足道。症状发面,尿频、夜间遗尿危害性比相似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大。治疗方面混合性尿失禁比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困难得多。对混合性尿失禁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后常常能同时消除或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于单纯性尿失禁相比,对混合型尿失禁患者评价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时常有必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实验室的能力是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虽然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但是不复杂的混合型,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疗效都有可能很好。成功的手术在于消除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同时,基本上也消除了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无需进一步治疗。病情复杂的混合型尿失禁患者有严重的急迫性尿失禁,其压力性尿失禁多由于括约肌功能不全引起。
检查方法:于其他尿失禁检查方式相同,对混合性尿失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有,尿常规、尿液培养、尿动力学检查、超声、内镜检查。
混合型尿失禁的治疗:混合型尿失禁的治疗比单独的压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复杂,两种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比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影响更大。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多数无论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严重者治疗交困难。对混合性尿失禁的急迫性成分的治疗,开始应采用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点刺激治疗或者联合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生可以判断采用的非手术治疗是否有效。只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存在就无法判断急迫性尿失禁治疗的效果,因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急迫性尿失禁的一个原因。另外,对于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也是急迫性尿失禁的一部分,有时难以判断手术的疗效,急迫性尿失禁经手术治疗通畅会带来压力性尿失禁的改善。如果压力性尿失禁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则有理由先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再处理急迫性尿失禁,因为大多数患者手术治愈压力性尿失禁后急迫尿失禁的症状可彻底解除或明显改善,不过一般不会立即解除,而是持续3-6个月后。混合型尿失禁如果没有尿道高活动性可采用尿道内胶原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注射的优点是不会产生长久梗阻。ISD压力性尿失禁和尿道搞活动性的混合型尿失禁,多不主张尿道内注射,尿道悬吊带书可能是长期疗效最好的方法,但要注意术后出现暂时性的出口梗阻。多数患者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周期性自我导尿解决。复杂混合型尿失禁患者暂时性的出口梗阻经常会加重急迫性尿失禁,造成术后严重的膀胱痉挛。选吊带术后症状性出口梗阻多数持续数个星期或4-6个月。